网站首页 | 邮箱 | 办公 | 收藏本站
设为首页 | 关于我们
革命老区 老促会简介
领导关怀 各地老促会
政策方针 老区概况
老区新闻 工作动态
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
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
老区经济 老区资源 红色旅游
特色品牌 老区扶持 老区基金
老区科技 招商引资 企业风采
老区文化 老区风采
老区故事 老区人物
老区文明 爱国基地
天气预告:
您所在的位置:主页 > 国内 >

芯视界鲍捷对话郝景芳:跨界是选择的产物,时代的必然

时间: 2021-12-30 作者:编辑 来源:互联网 点击:

冬日的暖阳中,一场科学家和科幻小说家对于“跨界 ·打破边界的创新”的对话在位于中关村的芯视界科技公司如期举行。

嘉宾介绍:

鲍捷教育部“青年科学奖”得主,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导,芯视界科技创始人

“量子点光谱传感”技术发明人

郝景芳 《南风窗》“2021年度作家”,科幻小说家,经济学家,“童行计划”发起人

第74届“雨果奖”得主清华大学物理学本科硕士,经济学博士

两位嘉宾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,无论从学业的跨度还是职业的选择上都通过跨界、打破边界的方式不断在创新和创作。

作为科学家,鲍捷发明的“量子点光谱传感技术”突破国际光谱技术发展数十年的瓶颈,开启了该领域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先河;作为创始人,芯视界科技从2016年成立至今,已经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北京市首批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科技转化成果在生态环保领域实现首个应用落地,目前在北京等全国多省市推广应用,示范效果显著。

作为科幻小说家,郝景芳凭借《北京折叠》获得“科幻小说届的诺贝尔奖”--“雨果奖”,是继刘慈欣之后第二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作家;且不断有佳作问世,近日出版的“折叠宇宙”系列小说《宇宙跃迁者》,将科幻、历史、哲学、文化多元领域相结合,为读者奉上精彩的未来世界。同时,作为“共享教育,共享未来——童行计划”的发起人,郝景芳一直致力于公益项目的推广和教育的创新。

问题:首先请两位就自己在学业、事业上跨界的一些经历和感受,做个简单分享。

【关于跨界】

跨界是当今社会必备

受内心兴趣和使命感驱动的,事业的选择不在于从哪出发,而在于最终要到达的地点

--郝景芳

基于不断地积累,自然而然就发生了跨界

各个领域的底层逻辑其实是一致的,只是使用了不同的语言

--鲍捷

郝景芳:当今时代,跨界本身就是非常自然的事情;如果还能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本科的专业,反而是不太容易的事情;我觉得在当前的环境里,其实做的工作更多是跟需求有关:社会需求、职业需求、市场需求。整个时代不断发展变化,各种各样的新路径,新机会不断涌现在所有的领域里面。

职业发展很多时候不一定和你从哪里出发有关,跟你最终想要到达的地方有关。毕业后,我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下的智库做了6年宏观经济政策研究,当时做了很多的社会调研项目,都是教育政策方向的调研,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我做教育的兴趣。在内心使命感和兴趣的驱动下,才有了“童行计划”。

鲍捷:我觉得很多时候跨界不是想好一定要跨到哪里,跨界是自然而然发生的。我们走到某个地方,认真做好前面事情,就有新的事情可以做。新的事情可能跟当时的外界条件及内心追求、以及当时遇到的事情有关;这一切看似偶然,是“Random Walk随机选择”,但大多时候其实一直在准备;跟很多前辈们说过的“成功给有准备的人”其实是相同的。前面做了很多准备,也许并不知道在等什么,突然间某天发现了联系或者突破。基于前面的积累,自然而然就发生了跨界,就有了打破边界的创新。

不断积累不同领域的知识,即使不在这个领域专业研究,也会为自己的认知思维留下非常宝贵的积累。很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其实相同,唯一不同是使用了各自的专业语言,而真正底层的规律是相同的;我觉得所谓的跨界,其实没有那么多奥妙,无非还是用同样的学习理解、认识分析判断等这些方法去研究每一个领域不同的东西。

说到创新,我觉得没有本质的创新,不是说创新本身,而是多数创新其实基于存在的认知,只是做了某种变换。

郝景芳:不要把学问当成静态的死知识,我觉得任何时代的任何学问,都有可能在我们的一生中被颠覆。

知识还是会向更深的层次发展,未来会有更深层次的规律被发现,转变看待世界的方法和视角。最重要的应该是思考知识是怎么来的,这些知识是人类在探索世界过程中的思考、猜想、发现,如何发现、以及得到结论的过程其实更重要。

我们传统的固有观念是在大学学的东西要带到工作里,直到50岁退休。可能过去时代发展慢,这种方式或许是可行的,但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,几乎每10年就会更新换代,不随时学习新的商业、科技等领域的知识,依然用大学学习的知识面对现在的时代变化,是不可行的。

Q:当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,可以跨的界也非常多,在这种情况下其实还是需要选择,如果什么都学,最后的话发现可能什么都不精。所以在这种程度上你们觉得有什么建议?

【如何跨界】

如果我们的人生有“点”可以连成路的话,因为我们提前布下了很多散点;否则,就没有点可以连,也无法形成不断纵深的道路。--鲍捷

自己有专业,还要能够完整去了解整个全闭环。对于技术的落地场景、用户需求、产品策划、产品研发到生产商业模式,推广销售整个全链路闭环都得懂,才能把你自己那一环做好。--郝景芳

鲍捷:我觉得跨界本身可能也决定了做事的方式和初衷;在没有明确的路和方向的时候,我从一开始无法完全设定好该怎么走。如果我们的人生有“点”可以连成路,那是因为我们提前布下了很多散点;否则,就没有点可以连,也无法形成不断纵深的道路。可以不断连接成路的那些点,成为“点”的重要前提是,我认认真真在那些点上打下去,形成一个“点”“核”;而不是在每个点上轻易轻松的跳过飘过,没有沉淀下去形成洞,实际上就没有“点”可言。

我觉得重要的有两点:第一,最开始做事情的时候,不一定要追随非常清晰笔直、被前人验证过的道路和方向;如果这样,可能根本就没有机会跨界,打破边界创造出新的“点”;第二,即使暂时看不到未来的方向,先把目前的点做好打实,直到下一点出现,然后连接;否则这个“点“就不会成为跳板,而只会漂浮在空中,成为无根之木。

景芳:我认为需要“一专多能”,在自己专业的基础上,有能力与他人沟通协调。关于专业,我觉得需要选一个自己百折不挠,经历了重重的挫败打击,还是想要继续再试试的领域。

譬如,对于写作,应该就是我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。虽说受过好多打击,投稿被拒好多次,在网上贴出来也没有人看,经受很多批评......这些事情都经历过;但是哪怕经历了这么多事情,我还是不想放弃,一想到以后不写了,这会比经受的那些打击还要痛苦一些,这才是你真正能够做的专业的事,因为没有这种坚持性的话,是干不成专业的。

总的来讲,喜欢且擅长最关键,同时能善于、乐于破圈,了解更多领域。当今时代,只会一种螺丝钉技能,是什么事也干不成的,因为没有办法用别人的语言去沟通。因此,除了自己的专业,还要能够完整了解全闭环所需要的知识。对于技术的落地场景、用户需求、产品策划、产品研发到整个的生产商业模式、推广销售整体都懂,才能把自己那一环做好。如果只懂自己那一环,就会导致连自己那一环也做不好。向下扎根和横向铺面,两者都还是挺重要的。

问:怎么看待脑机接口?什么时候到来?还有一些有争议现象,比如量子计算机,会很快到来还是会遥遥无期?

景芳: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听说50年后能实现核聚变,上大学时候也说50年后能实现核聚变,现在还说50年以后能实现核聚变,还有50年在路上,相比而言,脑机接口可能比核聚变更可信。目前了解到清华物理系就有团队在做脑机接口,进展可期。

科学家觉得哪些会是最有可能影响或者改变世界的技术?

BJ:这个话题有点大,先简单谈一点感受。我觉得如果每天专注这些事情的时候,会发现这些事情发展没有那么快。比如纳米,20年甚至30年前,人类开始研究跟纳米相关领域,当时对纳米的热度和这个领域的预期,就像今天对脑机接口一样。

当时,用纳米材料模拟神经、研发多种纳米机器人进到人体等,无论在宏观还是微观,各个层面上都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和创新。但实际上今天回头看,离得还很远,就像你说的可能还有20年,甚至还有50年要走。但另一方面,这个过程中创造和沉淀的成果,可能每天都在帮助我们改变。其实科学研究就是如此,我们目前在做的探索和研究,也许没有直接变成今天或明天可以使用的成果,但对整个人类的知识储备来讲还是很有帮助的。

问题:《宇宙跃迁者》的故事发生在2080年,我想问一下科学家和科幻小说家,你们眼中的2080是什么样的场景,是否可以想象一下?

郝景芳:首先我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,人类的寿命都会得到延长,咱们这一代人就能见证人的平均寿命100~120岁。我相信在座的大家都能看到2080年的世界。

科幻小说里面最先想象是人不需要吃饭,要么吃个小药片,要么插根管,营养液从管里吸收。但说实话想象未来的人不需要吃饭,这件事100年前人们就是这么想象的。今天为什么我们还选择吃饭呢?那是因为我们愿意吃饭。科技本身瓶颈的突破不是关键,从产业的角度考虑到用户需求,用户需求才决定了这个技术的发展。

所以有很多的事情即使技术上是可行的,也不太可能发生,比如说可以让人类以后都不用吃饭的技术。但凡我们还有自由意志,就会选择让我们吃饭吃地更好、更美味、更舒服,这个方向的技术才是真正能够推到200年前后的。

鲍捷:第一,我觉得不同的人可能会选择不一样的方向,有些人的选择也许我们完全没法理解。第二,不一定有选择。比如美国垃圾食品的演化,开始从商业出发点,大家觉得很好吃开始尝试;然后慢慢都变成了饮食消费习惯,尽管已经不觉得是好的食物,但已经形成习惯。甚至开始推广的初衷也许是好的,但随着发展,慢慢找不着边界。这个事情相对整个社会,演变成相对低能耗的状态。

如果地球不能容纳所有的人,都处在高能耗的状态的时候,有相当多的人,将会以相对舒服的形式,在一个相对低能耗的状态;这些事情在以2080年为代表的未来,也许不完全是我们能够控制的。

郝景芳:面向未来社会,一定是复杂度增加,这个是我唯一觉得可预测的。

如果说到未来,所有人都在用同样方式吃饭,一定不是正常的现象。我认为未来是有人插管;有人吸食药品维生;有人变得非常的健康,每天都在自然界里面练瑜伽;有人只相信高科技产品;有人天天躺沙发里变成Soho……复杂度非常高,差异性非常大,分裂极化;人的矛盾差异变大,各种各样类型的人也会变得非常的多。

2080年的社会会变得分裂和丰富,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矛盾、友好、仇恨也会增加,变得更复杂,所以也许折叠不止三层。就像《宇宙跃迁者》,当时面临的主要矛盾就是在很分裂互相争端的世界里,几个主人公面临的挑战就是把人类能够重新团结起来,面对外星文明。但是后来发现就很难做到,因为他们很难消解人类之间的矛盾和相互间的敌意,有些问题不是那么容易去消解的,我在后面的几本书中都会涉及到这个主题。

最新新闻

更多>>

“守护我们共同的 “守护我们共同的母亲河!” —— 中交 一航局建设者持续加强十…

推荐阅读

更多>>

华为联手京东和爱 如今,随着各大国产手机品牌的强势崛起,高端市场竞争之激烈…
关于我们 | 中财新闻 | 中财百科 | 中财论坛 | 网站地图
Copyright @ 中财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
免责声明: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,部分图片或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如果无意中对您的权益构成了侵犯,我们深表歉意,请您联系,我们立即删除。